距離工信部實行電話實名制政策已近2年半,記者昨日調查發現,網上仍有大量匿名手機號卡可購買。由于這些號卡大多是冒用他人信息違規注冊后出售的,一旦損壞、丟失,不但會給使用者帶來無法補辦等各種不便,甚至可能成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黑卡”。
報刊亭停售“非實名號卡”
在勁松地鐵口的報刊亭,有人駐足打聽,想買電話卡。店主隨即詢問:“您要認證過的還是沒認證的?我們現場可以給您實名認證,要不放心您就買未認證版的,上營業廳做個實名認證再用。”
這個小小的報刊亭,配備了與運營商聯網的二代身份證識別和信息自動錄入儀器,只要把身份證原件交給他,10分鐘就能完成實名認證過程。
記者走訪朝陽路、勁松、方莊等多處報刊亭代售點后發現,只要購買電話卡,清一色都需要用戶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原件。
在武圣路上的一家便利店里,店主更是直言,自從實名制開始執行,他從大半年前就不代理出售手機號了。“要買手機號?直接去運營商那買吧,便宜又方便。”
“我實在是沒帶身份證,能不能賣給我一張非實名手機號卡啊?”在一家推拉門上貼著“卡號批發零售”的號卡代賣點里,一位外地市民再三詢問,店主張姐從柜臺里翻出來兩張聯通的號卡。“喏,我就還剩兩張能直接用的了。”兩張號卡的卡面上,分別用人工筆跡寫著一個“186”開頭的手機號碼。
網店仍可大量匿名開號
“手機號丟了無法掛失,請朋友們記下我的新手機號,并把你的號碼發給我。不勝感激!”在朋友圈上,李建麗發出了這樣一條消息。
手機號丟失往往可以到營業廳進行掛失、補辦,可李建麗的手機號卻被運營商告知不是她本人身份信息登記,所以無法補辦。
原來,為了圖“省事”和便宜,李建麗在網上購買了這個“免實名認證”的手機號,賣家在發貨前就已經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了實名認證。
在淘寶網上,以“聯通手機號”“移動手機號”為關鍵詞搜索,搜索結果排在前五位的一個買家的產品介紹圖像里,赫然用大大的紅色粗體字標著——“不要實名登記,不會被停機”。
在買家詢問、購買時,這些網絡賣家大多稱,自己的“免實名認證號”使用起來與其他號碼沒有任何差異。然而,實體代售店店主張姐告訴記者,自從實施實名制后,這些所謂免實名認證的號卡都是從上游渠道那散出時就已經實名注冊了。
“你想想啊,要是你手機號丟了,號碼背后那個替你實名制的人用自己身份證去掛失,冒用你的手機號,那該多危險啊。”張姐提醒。她說,這些提前實名注冊過,再隨意賣給用戶的號卡,在行內被稱為“黑卡”。由于“黑卡”丟失后存在不少安全隱患,若非客戶堅持,她一般不會主動推薦給客戶。
為了逃避責任,在網絡上,一些售賣“免實名認證號卡”的賣家干脆在商品頁面里直接寫出,“請各位親保管好自己的卡,損壞、遺失自己負責,不提供補卡服務。”
警惕身份信息被盜用
1個月前,吳先生到營業廳辦理新的手機號碼。豈料卻被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知,他的身份證此前已辦理了9張手機號卡,其中8個號碼因欠費數百元停機。吳先生因此已經被該運營商列入了系統黑名單,無法再辦理新業務。
“您的身份信息可能被泄露了。”面對一頭霧水的吳先生,工作人員提醒他。
去年年底,電信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率已達90%以上。日前,工信部宣布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在工信部的定義中,電話“黑卡”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移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
利用電話“黑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成本低,追查困難,嚴重侵害市民的合法權益。而吳先生的身份證信息,就是被盜用后注冊實名。盡管用他身份信息注冊的手機號,還沒有成為真正的“黑卡”,但也僅有一步之遙了。
那么,普通市民除了不要購買他人信息注冊的手機號,又該如何避免自己的信息被他人泄露用作開設“黑卡”等行為呢?
一位銀行信息安全部門工作人員建議:在向理財機構、中介等任何機構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寫上“ 專用”,內容盡量詳細,且部分筆畫與身份證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觸;此外,為了避免被偷加文字,寫完一句話后要在行尾緊跟著畫上一條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