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學正在開展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活動引來學生吐槽。 “不明白為什么體測要脫到只剩一條內褲,測量形體、皮下脂肪和三圍是不需要脫到這種程度的,據我們所知,安徽只有安徽大學使用了這種方式,請學校給個說法!”“十幾個人在一個房間里脫光了將近二十分鐘,有點尷尬,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安徽大學很多學生質疑,體測脫掉衣服是否存在科學依據,有無必要?(京華時報9月26日)
這一則報道,在網上引來很多“吐槽”。在筆者看來,“吐槽”有學校工作做得不仔細、不尊重學生隱私的原因,也有網友不明原因的上綱上線,這折射出大學育人形象的模糊,公信力的嚴重不足。
安徽大學對學生進行體質和健康測試,是按照《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實施方案》進行的,學校希望通過“裸測”來準確測量學生的體質情況,無可厚非。但是,實行“裸測”,必須尊重學生的隱私。近年來,在中高考體檢中,“裸檢”就普遍遭遇質疑,尤其是女生,對集體裸體測試多有不適、不滿,媒體對此也有報道。合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如果確需“裸測”,應該一人一室,而不能集體裸體接受檢查,雖然工作人員可能對此不以為意——就如媒體報道時,工作人員勸說不愿意脫衣的女生:“我們平時在外洗澡不是都一起脫光衣服嘛,我們測量的房間內都是女的,沒關系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讓學生裸體20分鐘接受體檢,是不尊重學生隱私的。如果學校把工作做細,一人一室進行檢查,就可以既做好檢測,又保護學生隱私,不至于讓學生覺得不好意思,引發爭議。
據媒體報道,該校為準備這次體側,花了很長時間,那么請問,學校是否考慮到這一問題?還是根本就沒有想到學生還有隱私?其實,早在2010年,針對高考體檢中的裸體檢查質疑,福建省教育廳和衛生廳就曾明確要求,高考體檢必須尊重考生隱私,個別確須全裸檢查的,須做到一人一室。此后,不少省市都注意到這一問題,加以改進。假如高校有尊重學生隱私的意識,會完善體側的細節。
另外,從網友對此的反應看,大多對大學冷嘲熱諷,甚至認為學校是專門針對女生,不懷好意。這和媒體報道突出女生裸測有關,標題就是“安徽大學要求女生裸測”,但這次測試,對男女生的要求完全一樣。對于學校裸測,筆者認為,裸測沒有問題,但學校要保護學生的隱私,而一些網友連裸測也反對,覺得學校動機不良,這并非科學、理性的態度。
這讓筆者想到去年在北大發生的招募“處女”大學生提供靜脈血用于課題研究的風波,當時,有人質疑為何做實驗“非處不可”,而從學術研究角度,這并無不當,北大校方解釋,因為性傳播是HPV病毒感染的主要渠道,在18至24歲且未經性生活的女性群體中,感染該病毒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她們非常適合做陰性對照,招募本身符合研究的需要。可為何網友一看到大學招募“處女”,就質疑,而且并非專業的質疑,卻引來眾多關注、支持,原因就在于大學的學術研究,公信力在喪失,以至于讓公眾懷疑,大學在做一些不正經的研究。
對大學裸測學生的質疑,與此很類似。如果大學具有信譽,有良好的教育和學術聲譽,對學生采取裸測的方式進行體檢,不會讓公眾敏感——畢竟,全裸或者讓學生只穿內褲接受檢測,可以更準確地獲得身體檢測數據,有利于評估學生的體質,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現在這之所以變得敏感,除了集體檢測方式有不當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的網友認為大學那么精準測量學生的胸圍、腰圍多少沒有價值,學校平時不重視學生的體質發展,卻要那么精準地測胸圍、腰圍,讓他們對本來科學的檢測,充滿排斥。
這提醒我國的大學,必須轉變辦學理念,重樹形象。也許針對安徽大學的“裸測”風波,教育部門會要求各參與體質檢測的學校,重視采取更合理的體測方式,尊重學生的隱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校回歸育人形象,讓公眾能感受到,大學確實在做育人的事,在尊重學生,也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