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亚洲_69pao在线成人免费视频_黄色三级网络_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 首頁 > 資源中心

“東亞病夫”是中國人自已罵自已的,非洋人

資源中心 時間:2012-08-06 作者/發(fā)布人:科杰在線 點擊:5357
  每逢奧運會國人攬金奪銀,“東亞病夫”這一詞匯,也必然被國內(nèi)媒體攪得風生水起,2008年尤甚,什么“從東亞病夫到奧運強國”、“北京奧運會永遠終結‘東亞病夫’誣蔑之語”一類的標題俯拾皆是。本次倫敦奧運會,中國軍團戰(zhàn)績赫赫,類似的報道自然也不少。
  
  這實在是個誤解——西方人用“SickMan”(病夫)來形容政治改革嚴重停滯的晚清政府;國人則奇怪地將其解讀成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的某種“身體歧視”。
  
  東亞病夫:國人自己想象出來的民族恥辱
  
  晚清西方媒體將中國稱作“病夫”,自始至終絲毫沒有鄙視中國人身體素質(zhì)的意思,而只是對中國政情——國力衰敗、改革死氣沉沉的一種描述。將“病夫”與國人身體素質(zhì)牽扯到一起的,其實是中國人自己。
  
  西方人稱中國“病夫”,是針對中國的政治改革滯后而言的
  
  “東亞病夫”及類似詞匯最早何時在西方出現(xiàn)并被國人所知,史料浩如煙海,可能很難窮盡得出一個答案。但官方意見,一般認為這個詞匯出現(xiàn)在1896年。如上海市體育局五百年體育大事記中就說:
  
  “(1896年)九月十一日(10月17日)租界英文報紙轉(zhuǎn)載了英國倫敦《學校歲報》專論,稱‘夫中國——東方之病夫也’。此后,中國人常被西方人貶為‘東亞病夫’。”
  
  所謂的“租界英文報紙”,是指上海的《字林西報》;“夫中國——東方之病夫也”這句話,則出自當時由梁啟超主筆、風靡一時的改革派報紙《時務報》的中文譯稿,該譯稿名為《中國實情》。細心的讀者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這段文字存在概念偷換的嫌疑,“中國是東亞病夫”被替換成了“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細讀原文,能更清晰地看出這種概念偷換——《中國實情》其實是一篇針砭當日清政府改革失敗的政治評論文章,文章開篇即用“病夫”形容中國,感嘆清政府“麻木不仁久矣”。文章只此一處使用了“病夫”一詞。其主要內(nèi)容,則是批判晚清官僚系統(tǒng)腐敗、官場風氣惡劣,導致軍事政治改革全盤失敗。但作者似乎并未對中國的改革前途完全絕望,在文章的末尾如此期許:“總之,北京執(zhí)政之臣,若果以除舊弊、布新猷為急務,勢雖汲汲,猶未晚也!”
  
  總而言之,這份被視作西方世界鄙視國人為“東亞病夫”的文章,其實并沒有只言片語涉及到“國人”——也就是中國的老百姓;全文通篇都是在針對“中國”這個國家而發(fā)議論;更沒有半個字提及中國老百姓的身體素質(zhì)問題,而始終在談中國的政治改革事務;即便是在提供給中國政府的改革建議里,也絲毫沒有提及與國民體質(zhì)改造有關的任何計劃。換句話說:在這位外國作者眼里,因為中國無法啟動政治改革,無法從傳統(tǒng)帝國蛻變?yōu)榻鷩遥栽诩孜缰畱?zhàn)中連日本都敵不過,是“東方之病夫”。這個邏輯,與國人的身體素質(zhì),沒有半毛錢關系。
  
  “病夫”是近代西方用來形容改革乏力的落后國家的慣用詞
  
  雖然很難確切地找出西方世界將中國稱作“病夫”的最早記載,但“病夫”一詞,即“SickMan”,早在1896年之前,就已經(jīng)是西方世界用來形容改革乏力的落后國家的慣用詞了。最早被形容為“SickMan”的國家,是土耳其。19實際中期,土耳其帝國國力衰敗,屢被西方國家欺凌而無法振興,故被其強鄰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譏笑為“SickManofEurope”。此后,“SickMan”這一形容詞,在西方世界廣為流傳。如1860年,美國國會議員Cox曾用“SickMan”形容過墨西哥;1896年《字林西報》的另一篇文章,則把中國、土耳其、波斯和摩洛哥統(tǒng)稱為天下四大“SickMan”。
  
  其實,直到今天,“SickMan”一詞在西方世界仍然非常流行,類似的新聞標題比比皆是:“Germany:TheSickManofEurope?”(1997);“TheSickManofAsia”(2002);“Nigeria’sSickManDemocracy”(2008)……[詳細]所有這些用法,無一例是針對國民的身體素質(zhì)而言的。
  
  許多西方人士將中國稱作“病夫”其實沒有任何惡意
  
  如前所言,西方世界將中國稱作“病夫”(SickMan),與中國人的身體素質(zhì)沒有半毛錢關系,而僅僅是就晚清中國的國力衰弱、政治改革乏力而言。那么,這種描述有沒有惡意嘲諷的意味在其中呢?
  
  至少從《時務報》翻譯的《中國實情》一文中絲毫看不出這種嘲諷的存在。該文作者雖然遍數(shù)中國官場的種種腐敗,但同時也向中國提出了許多改進的建議,文末也期望并鼓勵中國加速改革,雖然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另一篇同樣刊于1896年的《萬國公報》上的文章《探本窮源論》,作者是外國傳教士李佳白(GibertReid),也說“中國之情形,譬如一大病人”;文章將中國比喻成病人,作者則自居為醫(yī)師,替中國開了不少藥方——文章分別以“論弊病之情形”、“論弊病之源流”、“論除弊病之外感”、“論除弊病之根”等為主題,系統(tǒng)講述了作者對改革清政府的吏治、財政、教育等各個方面的意見。文末,作者說道:若中國“翻然醒悟”,力圖改革,則“中國幸甚,天下幸甚”。
  
  如此可見,晚清西方世界將中國稱作“病夫”,非但與國人的身體素質(zhì)毫無關系;而且連所謂的“譏諷”、“嘲笑”的意味,也同樣是不存在的。
  
  中國知識分子也認為中國是“病夫”,亟需政治改革
  
  此一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改良派知識分子,對西方世界將中國稱作“病夫”,因為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其中的建設性批評的善意,所以并無絲毫反感之意;而且還將這一比喻引入了自己的著述之中。最典型者,莫過于嚴復和梁啟超。
  
  嚴復是晚清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在其名作《原強》中說:“一國之事,同于人身”,所以,“今之中國,非猶是病夫也耶!”嚴氏將中國比喻成“病夫”,認為改革若不從根本(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上著手,那么,變法圖強的結果,只能讓這個“病夫”死得更快。在闡述具體的改革問題時,雖然嚴氏也提到了鴉片和纏足,認為二者損害了國人的身體健康,但卻并沒有使用“病夫”這個詞來描述國人的體質(zhì)狀況。通觀整篇文章,“病夫”這個比喻只屬于腐朽沒落的晚清政府。
  
  梁啟超是晚清最重要的改良派喉舌。在他1897年發(fā)表的文章《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中,梁氏表達了和嚴復類似的意見:他也將中國比喻成“病夫”——“若今日之中國,則病夫也”;同時也不贊成不從根本上(興學校、改官制等)著手改革、而單兵突進模仿西方“練兵”來強國的模式,認為這種模式不是給“病夫”治病的辦法,而是在模仿身強體健的壯士的行為,其結果,非但不能治愈“病夫”,反會加速其死亡——“亡天下者,必此言”。1898年,梁氏在另一篇文章《俄土戰(zhàn)紀敘》里,同樣明確地將中國和土耳其并稱為“病夫”,而且將二者的“病”說得非常明白:
  
  “西歐人恒言曰:‘東方有病夫之國二,中國與土耳其是也’。土耳其所以削弱,其故有二。一曰:內(nèi)治不修,綱紀廢弛,官吏貪瀆,魚肉其民,因循成法,莫肯少更,束縛馳驟,激成民變;二曰:外交不慎,妄自尊大,不守公法,屢起教案,授人口實,取怨各國,合而謀之。嗚呼,其與今日中國之情實,何相類也!”
  
  從這段描述里,可以看出梁氏的“病夫”言論,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西方輿論的影響;而且和西方輿論對“病夫”的定義完全一致:中國之所以成為“病夫”,是因為其內(nèi)政、外交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至于老百姓的身體素質(zhì)問題,文章中絲毫沒有提及。從梁氏如此平和地引用西方人的“病夫”說,也可以看出,當日的中國知識分子,是了解西方“病夫”說的真正內(nèi)涵的,并沒有受辱、反感和抵觸情緒。
  
  是國人自己將“東亞病夫”和國人身體素質(zhì)聯(lián)系到一起的
  
  但到了1903年前后,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突然人為強行扭曲了西方的“中國病夫論”的內(nèi)涵。在該年發(fā)表的《新民說》里,梁啟超第一次用“病夫”來形容所有的中國人——“群國之人,奄奄如病夫”:
  
  “中(國)人不講衛(wèi)生,婚期太早,以是傳種,種已孱弱;及其就傅之后,終日伏案,閉置一室,絕無運動,耗目力而昏眊,未黃曷而駘背;且復習為嬌惰,絕無自營自活之風,衣食舉動,一切需人;以文弱為美稱,以羸怯為嬌貴,翩翩年少,弱不禁風,名曰丈夫,弱于少女;弱冠而后,則又纏綿床第以耗其精力,吸食鴉片以戕其身體,鬼躁鬼幽,躂步欹跌,血不華色,面有死容,病體奄奄,氣息才屬:合四萬萬人,而不能得一完備之體格,嗚呼!其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
  
  梁啟超當然不是第一個指出中國百姓體質(zhì)虛弱之人。但就現(xiàn)有資料來看,他極有可能是第一個將西方世界的“病夫論”與中國百姓的身體素質(zhì)聯(lián)系到一起的人;而且是第一個將中國成為“病國”,完全歸因為國人都是“病夫”的人。
  
  梁氏的這種轉(zhuǎn)變,與他深受當時極為流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毒害有很大的關系。“社會達爾文主義”鼓吹種族的優(yōu)勝劣汰,其發(fā)展的極致,就是后來的納粹主義。受此理論毒害,梁氏一改從前“政治體制改革才能救中國”的觀點,轉(zhuǎn)而提倡“國人種族進化才能救中國”;相應的,“病夫”這個詞,也從之前專指無力改革振興的國家,轉(zhuǎn)而指向了身體孱弱的國民——梁氏受“社會達爾主義”的毒害有多深,只要看他1904年發(fā)表的《新大陸游記》就可以知道了。在這本小書里,西方人種的一切都是好的,東方人種的一切都是劣的;如果中國人不速速改善自己的體質(zhì),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那么,就會被徹底優(yōu)勝劣汰掉。
  
  在晚清輿論界,論影響力,幾乎沒有人能夠與梁啟超相比。故《新民說》一發(fā)表,就迅速流傳開來。用“病夫”來形容國人體質(zhì)虛弱,也成為輿論界的一種時髦。陳天華1903年寫作《警世鐘》,就說:“外洋人不罵(中國人)為東方病夫,就罵為野蠻賤種”;1905年,小說《孽海花》出版,其作者即公開署名“東亞病夫”(本名曾樸);《孽海花》風行一時,是當時頂尖的暢銷書,“東亞病夫”一詞也迅速流傳開來。
  
  晚清鴉片吸食者。“洋人用鴉片毒害國人身體”和“洋人嘲諷國人是東亞病夫”,近當代歷史教科書中一直視二者為因果關系。但該邏輯忽略了近代以來中國境內(nèi)絕大多數(shù)鴉片其實是自產(chǎn)而非進口。
  
  自民國以來,國人始終誤認為“東亞病夫”是西方對國人體質(zhì)的侮辱
  
  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為了救亡,不但求助于社會達爾文主義,而且也求助于民族主義。為此不但創(chuàng)造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而且還創(chuàng)造出了“炎黃子孫”這一“同宗同種”的意象。隨著民族主義的日漸高漲,被刻意闡釋成了西方對國人體質(zhì)的侮辱的“東亞病夫”,也終于“普及”到了每個國民的內(nèi)心深處,使每個國民在面對這四個字時,無不深深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侮辱和傷害。
  
  如1918年出版的一本《中國體育史》的序言中,如此說道:“我國右文左武,相沿千載,積弱既形,遂稱東方病夫之國。喧騰寰區(qū),恥孰甚焉!近十年來,國民迷夢漸覺,始省重文之習,不足為治,于是結社設會,研究體育。”
  
  此時,國人已經(jīng)毫不懷疑,“東方病夫”、“東亞病夫”這類名稱,一定是西方世界對國人體質(zhì)的侮辱和嘲諷。1920年代流行的一本通俗小說《近代俠義英雄傳》里,即如此描寫一位俄國大力士的“口出狂言”:
  
  “鄙人(指俄國大力士)在國內(nèi)的時候,曾聽得人說,中國是東方病夫之國,全國的人,都和病夫一般,沒有注重體育的。鄙人當時不甚相信,嗣游歷歐美各國,所聞大抵如此。及到了中國,細察社會的情形,乃能證明鄙人前此所聞的,確非虛假。”
  
  到1940年代,蔣介石在對三民主義青年團的一批青年干部訓話時,也如此說道:“現(xiàn)在一般暴力侵略者,所以敢于藐視我們中國,侵侮我們中國,最大的原因,就是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的體格,更比不上他們。而我們一般同胞的體格,普遍的衰弱,實是民族最恥辱的表現(xiàn)!從今以后,我們要積極自強,要不為人家所輕視,壽險就要注重體育,提倡體育,……如此,只要三十年功夫之后,我們民族的體格,就可逐漸恢復健強,一洗東方病夫的恥辱!”1987年,鄧小平也曾說:“中國從鴉片戰(zhàn)爭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東亞病夫’。”
  
  至此,無論是江湖之遠,還是廟堂之高,對“東方病夫”、“東亞病夫”的理解已經(jīng)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即:這是傲慢的西方世界長期以來一直掛在嘴邊的對中國人體質(zhì)的一種尖酸的嘲諷,是所有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不容忘卻的恥辱,洗刷這一恥辱,是所有中國人的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編輯注:本文資料,全部引自楊瑞松《想像民族恥辱: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東亞病夫”》
  
  結語
  
  1、西方世界確曾以“SickMan”(病夫)來描述中國,但其描述,僅限于中國政府的國力衰退和政治改革失敗,而非國人的體質(zhì)問題;相反,是國人自己,將“東亞病夫”與國民體質(zhì)問題糾纏到了一起,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國人自我想象出來的“民族恥辱”。
  
  2、奧運能終結國人“東亞病夫”這一自我想象出來的恥辱嗎?無論是按“SickMan”(病夫)的本意(政治改革),還是按國人的自我想象(國民體質(zhì)問題),答案恐怕都不容樂觀——前者,奧運“舉國體制”本身就是一種亟待改革的落后制度;后者,作為金牌大國的我們,國民的身體素質(zhì),歐美且不論,其實連日韓都比不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東亞病夫”的帽子,恐怕沒那么容易摘掉。
--------------------------全文完----------------------------
0% (0)
0% (0)
整站字母快速檢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綜合報道 經(jīng)濟形勢 勞動就業(yè) 政策法規(guī) 熱點推薦 創(chuàng)業(yè)新聞 創(chuàng)業(yè)指導 創(chuàng)業(yè)課堂 創(chuàng)業(yè)故事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jīng)歷 | 免費信息發(fā)布 | 網(wǎng)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飛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