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是通過中醫辨證證明的,而儀器檢查不出.如果確認為腎虛,還需分腎陽虛與腎陰虛對待.腎陽虛的癥狀為腰酸,四肢發冷,畏寒,甚至還有水腫,也就是說表現為“寒”的癥狀,性功能不好也會導致腎陽虛;腎陰虛的癥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
指導意見:
腎陽虛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鰍來進行食補,藥物則有腎寶,玉蓯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腎陰虛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進行食補,補腎藥物則有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
腎虛是現在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不管男女都會出現,該如何補腎呢?下面告訴大家一些按摩方法,只要你堅持按摩這些穴位,讓你不再被腎虛困擾!
腎陽虛,即腎臟陽氣虛衰,是腎臟陽氣衰竭表現的癥候。多由素體陽虛,或年老腎虧,或久病傷腎,以及房勞過度等因素引起的。
臨床表現為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痿,早泄,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因此腎虛尤要注意保健養生。
身體是最大的“天然藥庫”。哪不舒服,通過穴位按摩可緩解不適感。那么,腎虛怎么辦?養腎按摩哪些穴位呢?中醫認為,人體有4大補腎養腎穴位,經常按摩這幾個穴位,可達到補腎保元、提高性能力的功效。
養腎穴1、關元穴
我們身體里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與原動力,叫元氣。中醫認為元氣稟于先天,藏在腎中,又依賴后天精氣充養,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
功效:刺激關元穴,可以使腎氣活躍,補充腎氣。
養腎穴2、太溪穴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人體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于它,所以腎是人體元氣之源。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 “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經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個穴位5分鐘左右便可,另外,下午 17~19點時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時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的感覺之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
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養腎穴3、涌泉穴
《黃帝內經》上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涌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腳底中線前三分之一交點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因此經,按摩涌泉穴在養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功效:經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養腎穴4、腎俞穴
腎俞穴也是補腎要穴,它就在我們平常所扎的皮帶和腰椎交叉處向上約四指的地方。操作方法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腎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減輕了。
功效:經常拍打腎俞穴,既能培補腎元,又可以緩解腰肌勞損,保護腰部。
護腎補腎注意三點
在中醫中,腎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個功能單位,并不是西醫所對應的那個叫“腎”的臟器。它主要指腎臟精氣陰陽不足,其作用之大,范圍之廣,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等多個系統。如果僅憑一兩個相符的癥狀就補腎,是不科學的。
護腎補腎,更強調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腎虛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如果僅僅屬于輕癥,不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的話,并不需要刻意去大補,但若是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就應該去正規的中醫院或者中醫科,找專業醫生辨證施治,千萬別擅做主張濫補。
護腎之寶
1、房事有節制
雖然沒有統一一周多少次最好的說法,但應以房事后的生理、心理感覺舒適、愉悅為依據,如果房事后第二天出現疲勞、不愿起床、頭暈等感覺,就應減少次數。
2、護腎按摩操
一種是同時按摩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和命門穴(位于后腰與肚臍眼相對的位置)以及兩旁的腎俞穴(位于命門穴兩旁1.5寸)。按摩前先將雙手搓 熱,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順時針和逆時針搓揉至發熱為止。一種是搓揉位于腳底的涌泉穴,雙手左右交叉搓揉至發熱為止,一般每次120下,最好早晚進行。
3、飲食調理
平常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而核桃、板栗、枸杞、骨髓、豬腰也不錯。此外,腎還主“志”,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大喜大悲,少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