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亚洲_69pao在线成人免费视频_黄色三级网络_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熱點關注 >> 瀏覽文章

奇虎360宣布私有化:要從美國退市了!

時間:2015-06-18 | 欄目:熱點關注 | 來源:不詳 | 編輯:蝌索窩www.yeewaa.com | 點擊:1040 【點擊復制鏈接】

  繼人人、世紀互聯等公司宣布私有化后,360昨日也宣布私有化。

  周三晚間,奇虎360公司宣布,董事會收到創始人周鴻祎的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提案,宣布將與中信證券、華興資本、紅杉資本等聯合收購其所有流通在外的股份,每股ADS77美元。

  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在內部郵件中透露,私有化是360在反復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后的審慎決定,更是加速業務全面升級、拓展業務發展空間的重要一步。

  周鴻祎表示,360在2014年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超過86億元,凈利潤超過21億元。2014年底公司總資產達206億元,現金超過100億元,財務總體非常健康。私有化是實現360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

  以下是周鴻祎郵件全文:

  各位同仁:

  今天將是360歷史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為了360未來更好的發展,老齊和我經過審慎思考,決定啟動360私有化戰略計劃。這是在反復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后做出的主動戰略選擇。

  從2005年創業至今,作為互聯網免費安全的首倡者和顛覆式創新者,360經歷了持續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的領軍人物。2011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后,360更是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的力量,保持了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在安全衛士、瀏覽器、手機衛士等安全產品占據中國市場絕對份額的同時,我們進軍搜索和移動應用分發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并將業務拓展至游戲、智能硬件等多個領域。

  這些發展,離不開國際資本市場的支持,360人也秉持感恩之心,以我們特有的奮斗精神,持續創新,以高速的業績增長回報了國際資本市場。然而,我們當中的很多人認為,360目前80億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體現360的公司價值。

  私有化是我們在反復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后的審慎決定,更是加速業務全面升級、拓展業務發展空間的重要一步。今天的360是無可爭議的互聯網領軍企業,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當中,我們在市場占有率、用戶規模、財務表現方面都名列前茅。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360旗下PC和手機產品的月活躍用戶總計超過12億;

  我們2014年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超過86億元,凈利潤超過21億元。2014年底公司總資產達206億元,現金超過100億元,財務總體非常健康。憑借360現有的出色表現和能力,我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做出選擇,我們相信私有化是實現360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

  360的私有化不僅是資本操作,更是360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助力。在360的歷史上,我們歷經風雨,從首倡互聯網免費安全到3Q大戰,從紐交所上市到搜索業務市場開拓,在每次機遇和挑戰面前,360人眾志成城、堅韌不拔,才使360能夠愈戰愈勇,日益強大。

  對于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戰略升級的360,私有化及后續運作必將為公司跨越式發展注入巨大的推動力,同時為充滿激情的360人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舞臺。不管資本市場如何變化,360將秉持初心,為中國數以億計的用戶持續創造價值,機遇屬于堅持夢想、勇往直前的360同仁們。

  以上,與各位同仁共勉。

  奇虎360 董事長 CEO

  周鴻祎

名詞解釋: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資本市場一類特殊的并購操作;與其他并購操作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目標是令被收購上市公司除牌,由公眾公司變為私人公司。通俗來說,就是控股股東把小股東手里的股份全部買回來,擴大已有份額,最終使這家公司退市。

 

  私有化的原因

  納稅優惠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杠桿收購(包括MBO、ESOP),杠桿收購帶來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而負債利息可以扣減公司當期的應納稅額,從而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節稅利益。此外,交易導致的資產賬面價值(計稅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了計提折舊的資產原值提高,公司每期提取的折舊也相應地增加了,同樣減少了納稅支出。

  管理人員激勵和代理成本效應

  由于上市公司股權分散,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分離,掌握公司決策控制權的經營者的目標可能偏離作為所有者的股東的目標,從而產生了代理成本。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權和控制權再結合,從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對此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觀點是: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不成比例的艱辛努力,因而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該項目收益的相應比例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采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于慷慨”。在這種情況下,轉為非上市接管有助于相關報酬安排的達成,并因此可以促使管理人員采納這些投資計劃。

  第二種觀點認為:私有化可以消除錯誤撤換管理人員帶來的資源浪費成本。當獲取有關管理人員經營情況的信息的成本較高時,在位的管理人員可能被錯誤地撤換。為保住自己的職位,管理人員可能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措施致使資源浪費。例如,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并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在許多私有化案例中,接管提議者持有大量股權,并在董事會占有一席之地,他們密切關注接管后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也降低了這方面的代理成本。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過杠桿收購進行的上市公司私有化減少了管理者管理自由現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人成本。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于償還債務,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從而降低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

  財富轉移效應

  股權價值的增加并不一定就表明效率有了提高,股權價值的增加可能代表了財富從其他利害關系人(包括債權人、優先股股東、雇員以及政府)向股東的轉移。例如,在杠桿收購中,由于債務增加帶來破產風險增加,因而,股權價值增加的一部分被認為是公司發行在外的債券和優先股價值的減少轉移而來。另外,這種財富的轉移還可能通過政府的稅收優惠、發行新的債券、裁員和降低薪水等方式從政府、債權人、雇員等處獲得。

  信息不對稱和定價偏低

  對上市公司私有化收益的另一種理論認為:管理人員或接管投資者由于掌握更多的信息而比公眾持股者更了解公司的價值。公眾持股者由于強調短期的收益而往往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缺乏投資興趣,導致這些企業價值被低估。

  為提高效率

  從公司決策效率的角度考察,在非上市公司的組織形式下,決策程序可以更有效率。重要的新計劃不需要過于詳盡的研究,也不需要向董事會報告,可以更為迅速地采取行動。這對一項需要迅速執行的新投資計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公眾持股公司必須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而競爭對手可能從中獲取重要的、與競爭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