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車主是全球自行動手召回并重組汽車的最牛B的人類,沒有之一。如果能夠自己動手,相信已經有不少中國車主早就已經自行卸掉了自己車里最后一個來自日本的高田氣囊,給自己裝上了“均勝氣囊”。
9月25日,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了高田氣囊在中國的又一個召回案例:責令廣汽本田召回部分國產雅閣、飛度、鋒范、歌詩圖、理念S1汽車,共計245,101輛,原因其實已經是眾所周知:
“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的副駕駛席前安全氣囊安裝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干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上述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
召回
從2008年高田氣囊第一次在美國召回,到2017年9月中國市場連續發布三道高田氣囊召回通告,兩者間隔的時間居然可以長達將近10年,消費者地位的不同高下立判,這種“消費者弱-品牌強勢-監管滯后”的市場結構,就像是一種慢性病,還將深刻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
已停售、破產品牌、車型亦在召回之列
這次召回之前的9月14日和9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分別責令大眾(中國)、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召回部分進口大眾、奧迪、西雅特、斯柯達品牌汽車及國產大眾、奧迪品牌汽車召回4,860,029輛(486萬輛)汽車;責令通用中國及上汽通用召回旗下2,529,333輛(252萬輛)汽車,原因同樣是因為高田氣囊。
高田公司
大眾汽車旗下的召回車型當中,甚至包括已經停產的桑塔納3000型轎車共計332,019輛——就是那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家伙,也中了高田的招。以及28萬輛帕薩特,128萬輛新老朗逸,36萬輛polo,142萬輛寶來,61萬輛奧迪A6L等等。這些車型都是各自細分市場的暢銷車型,消費者從男到女,從老到幼,幾乎無所不包。
安裝了高田氣囊的桑塔納3000,已于2013年停產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通用汽車的車型身上。通用汽車旗下的召回車型當中,包括104萬輛科魯茲,88萬輛別克英朗XT/GT,26萬輛昂科拉,甚至包括已經破產的薩博,已經賣給標致雪鐵龍的歐寶品牌。
9月14日、9月15日、9月25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因為高田氣囊問題,光中國一個國家,僅本田、大眾、奧迪、別克等幾個品牌,就召回總數達7,634,463輛(763萬輛)汽車,數目之大,牽扯面之廣,令人有股說不出的滋味。
最后一個會咬人的高田氣囊在中國
中國汽車市場,早在2015年就對高田氣囊進行了召回,但相比今年9月份發布的召回數量,當時規模要小的多。
相信如果不是國家質檢總局連發三道召文,大多數中國人差不多已經忘了世界上還有高田氣囊召回這回事。
高田高層在海外市場道歉
這家曾經在全球氣囊及安全帶市場占到20%份額的日本公司,已經于今年6月同時在美國和日本申請破產。中國市場這次的大規模召回,發生在高田氣囊已經申請破產之后,時間節點落后于全球市場。
路透社今年6月的一份報道顯示,高田的“問題氣囊”已導致全球范圍內10余起死亡事故。高田可能需更換約1億個有問題的安全氣囊起爆器,成本數額達10億美元?,F在看來,還遠不止這個數,因為路透社少算了中國市場。
據2015年經濟觀察報的一份報道,當時預計約有5300萬輛配備高田氣囊的汽車需要召回。中國市場分別于今年9月14日、15日、25日發布的召回公告顯示,很多車型的生產時間為2016年、2017年,這意味著總的召回數目遠不止5,300萬輛。
從2008年開始,就有媒體報道稱高田公司過去一直隱瞞了以硝酸銨作為氣囊推進器的安全隱患。當年,美國市場就強制召回采用了高田氣囊的車輛。
而中國市場,以一汽大眾寶來為例,召回車型的生產日期為:2008年7月21日至2016年2月22日。
從這個時間可以看出,即便2013-2015年前后全球已經在大規模召回配備高田氣囊的車型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還在繼續生產和出售具有同樣問題的車型。
是什么情況造成了中美兩個市場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差別?沒人知道答案。普通的中國消費者只是知道,在同樣一臺車面前,一個中國消費者和一個美國消費者是完全不同的。
公開信息顯示,2016財年高田氣囊的銷售額為6,625億日元,最終損益虧損795億日元,來自日本本土的車企已于當年計提了當時召回氣囊的費用,中國車企直到2017年2月還在生產具有同樣問題的車型,顯然拖了后腿。
今年6月,寧波均勝電子(600699)旗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利得,主導了高田業務的重建,于6月26日和高田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擬以最高15.88億美元(約合108.6億元)的價格收購高田除硝酸銨氣體發生器以外的業務。
以后的“高田氣囊”,是否會被稱作“均勝氣囊”暫未可知,但最后一個會因爆裂而置人于死地的高田氣囊,有極大的概率是在中國。
從中國市場這一輪的大規模召回來看,全球最后一個具有置人于死地的破壞力高田氣囊,或由中國人來親自消滅。
令人遺憾的是,在美國國會接受質疑,在日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道歉的高田氣囊,卻從未向中國消費者鞠躬道歉。不僅如此,中國甚至再一次扮演了“全球最后一個召回者”的角色。
高田公司總裁在日本鞠躬道歉
在這場遍及全球的召回中,中國消費者再一次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處在何種位置,應該擔當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