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一出釋放的信號明確,開發商和炒房者又要哭了
時間:2017-08-09 | 欄目:熱點關注 | 來源:不詳 | 編輯:蝌索窩www.yeewaa.com | 點擊:732
【點擊復制鏈接】
當前情況下,當地產市場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就像是冰與火之歌,一二線隨著調控的不斷深入已經開始降溫,且形勢有蔓延之勢,而三四線城市卻是一反常態火熱異常。筆者早就說過三四線城市雖然呈現火熱之勢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不論是開發商還是炒房者都在強撐,因為三四線城市畢竟受人口和產業的限制,發展后于一二線城市,而房子的價格與一二線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在三四線城市置業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房產確實升值了,但是就市場本身來說卻是有價無市的,而且從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幾乎“零成交”亦可以作證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因為火的是新房市場,但衡量一個地方的正常與否看得是二手房市場而不是新房市場。
但眼下各種信號顯示三四線城市有后勁不足甚至反彈之勢。
在2017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住建部專家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取得初步成效,下半年,房價上漲較快的三四線城市有可能出臺限購、限貸等措施,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的增速將會下調。
另外,萬科董秘朱旭也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中說到:“對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發展保持謹慎態度,未來形勢可能比想象中更嚴峻。”說這話時也正是基于7月房企公布銷售數據之際,7月各大房企銷售業績均環比下滑嚴重。
誠然,自去年十月中央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以后并逐漸圍繞這一定位逐漸在無論是深度還是寬度都屬歷史之最的調整,而最具代表的就是在一二線等熱點城市率先實行的所謂“五限”。隨著樓市進入“五限”時代,房地產交易量應聲而落,房價逐漸趨于理性,安居客日前發布報告稱,一二線城市在政策的調控下開始降溫,其中降溫最明顯的當屬環京最知名的“睡城”燕郊,據悉燕郊落幅均達三成,許多今年進場的炒房者多被套,眼下正在加速撤離,更爆出有炒房者不惜虧本百萬拋房止血。
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從數據看7月樓市已然步入“淡季”,房價還在上升的是洛陽、福州、太原等非一二線重點城市。“7月樓市政策在租房層面著墨較多,明顯對樓市交易市場起到了心理抑制作用。”
但隨著樓市政策逐漸進入平穩期,不少購房者對政策和房價走勢的判斷已經發生改變,認為此輪調控已經接近尾聲。更有投資者認為,不排除未來各地放松調控的可能性,一旦放松,市場就會回暖,房價上升的可能性就很大,建議大家能買就買。
但筆者一直堅持認為這輪房地產調控不是小打小鬧,決心和力度都超過以往,體現出地方政府堅決貫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新房和二手房調整的基礎上,國家亦正在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尤其是今年3月以來,堪稱是舉國上下都在關心剛需人群的住房問題。上月國家試點12城的租賃試點、廣州“租售同權”新政、各地純租賃土地的不斷掛牌,全國樓市分化的新形勢將會對未來樓市形成交叉性的深遠影響。
但筆者依然堅持認為,三四線城市對于很多開發商和炒房者并不樂觀,三四線就是個甜蜜的陷阱,上文也說到三四線的競爭力跟一二線相比實在是不堪一擊,留不住人的,頂多也就算個睡城。所以他們房價升得很沒有底氣,升得快,落得也快。現在已經看到部分三四線城市開始回調了。回調的理由表面上是因為地方的調控,比如廊坊,但實際上,他們很怕房價被拉得太高,本身缺乏根基的上升,最后肯定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他們清楚這一點。
對于房地產的未來,有專家認為,城市的更新改造、既有住區的更新改造及存量的住房資源盤活,也是一個潛在很大的市場。在城鎮存量住房不斷增加和城鎮化進程放緩以后,城市由以往的新區開發為主轉到改造、盤活存量和有效增加增量相結合,這是必然的趨勢,二手房的交易占比會不斷提高。未來市場逐步平穩,炒房的時代將終結。
加之開發商銷售量明顯下滑,下一步回款成了難題,開發商可能會主動降價。其實,不管未來市場是升還是落,一切都回歸平穩,不可能再大起大落了。
房地產在經過三十多年的粗放式發展,利潤在逐年降低,拿地成本也在升高,還有“一價清”這樣的鐵腕以及租房市場的不斷催熟的夾擊,面對行業的多變,很多開發商除紛紛主動調低價格外還在尋求轉型,養老地產、旅居地產、長租公寓等輕資產模式越來越被房企所青睞。
對開發商和炒房者的限制實際上是利好剛需族的,但隨著市場還沒有最終冷靜下來,剛需購房者如果可以等待的,還是建議多觀望一陣,畢竟現在的情況并不是最好的時機,前文也說過,房地產市場難有大起大落,但房地產市場又是善變的,真剛需買房居住的訴求較高的情況下,還是根據自身情況抉擇。
來源:樓市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