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亚洲_69pao在线成人免费视频_黄色三级网络_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熱點關注 >> 瀏覽文章

銀監會要求降低銀行理財收益 未來銀行以非保本為主

時間:2017-07-20 | 欄目:熱點關注 | 來源:不詳 | 編輯:蝌索窩www.yeewaa.com | 點擊:717 【點擊復制鏈接】


  7月18日,有媒體稱,中國銀監會本月已經要求部分銀行降低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以控制風險。該項要求針對表內理財。而截止當前,針對這則消息,銀監會方面尚未作出回應。
  
  今日,據其它媒體報道,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已經證實,此消息屬實,且本次舉措主要針對保本理財。
  
  在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猛烈沖擊下,目前各大銀行為贏得存款爭奪戰,被迫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提高對用戶的吸引力。
  
  對于投資者來說,相對于僅1.5%左右的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理財產品3%至5%的收益率明顯更具吸引力。
  
  數據顯示,2017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0%,預期收益率比上個月上升0.16個百分點。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目前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經達到3.8%左右,一些中小銀行的保本理財收益甚至超過4%,這樣對會加重銀行的負債壓力,并進而傳導至資產上面。”我們知道,銀行資產端要對接高收益的項目,一般情況下,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這就引起了監管的對風險的關注。
  
  對于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的走勢,專家認為,結合監管層面來看,銀行理財業務被禁止資金池、期限錯配等操作,對非標和委外業務進行限制,監管限制了銀行的高收益投資行為,將導致理財收益下降,但具體要看監管的力度及進展。
  
  實際上,進入7月后,銀行理財收益率開始連續兩周小幅下行,截至上周五,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56%。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是29.1萬億,保本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比約為22%,約6萬億。而大多數理財產品不保本,銀行可以把這些產品置于表外賬戶,也是銀行對理財產品青睞有加的重要原因。
  
  “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仍然以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的非保本理財為主,但是凈值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比例會逐漸提高。”劉銀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