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將停用 9月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教材
時間:2017-06-23 | 欄目:熱點關注 | 來源:不詳 | 編輯:蝌索窩www.yeewaa.com | 點擊:678
【點擊復制鏈接】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后,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為什么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為你解答。
為何要編寫“部編本”教材?
“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并存的情況下,起到示范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目前接到通知江蘇省秋學期從起始年級起全面使用部編新教材,蘇教版將停用。
“部編本”內容有何變化?
“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后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最難的寫作部分,“部編本”如何安排?
“部編本”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
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象,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部編本”是如何編寫的?
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后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后,先后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后才提交給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