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對IACC暫停會員資格一事發表了聲明,有沒有IACC,打假一直在進行。假貨的重要根源在于中國的自主品牌缺乏知名度,導致了某些生產企業為了短期的利益,去生產冒牌產品。
阿里首席治理官鄭俊芳表示: “現如今阿里一年內打掉的假貨,比線下各種打假活動三十年打掉的總和還多。”為了能結束數千年來“人盯人”打假的模式,阿里通過“四維打假”推動知識產權保護。
四維打假,就意味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電子商務行為中產生的海量數據的用戶,開展了分析、提煉、歸納、建模,最后直接處理有關的涉假行為,或者把這些涉假信息提供給執法機關,并且協助開展線下打擊。
在日常信息上,阿里的四維打假系統已經實現了每秒分析數據達到1億次,一天下來,就是8.64萬億次——這種對海量商品信息的實時跟蹤、處理能力,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并且也成功攔截了1.2億余件涉假商品信息在淘寶網發布。
在國際上,我們聯手警方在迪拜查獲假LV、假CK等6萬余件;在國內,我們聯手警方在莆田圍剿假鞋窩點,查抄價值千萬元假耐克、假阿迪。
2015年,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分析挖掘出活躍可疑售假團伙就已經達到3518個,并繪制了這些團伙的線下分布地圖。9月,阿里就通過與浙江警方合作,開展為期3個月的“云劍行動”,抓捕犯罪嫌疑人300名,涉案總價值達8.16億元。在未來,打假地圖將成為警方精準打擊線下犯罪團伙的依據。
可以說,阿里是不惜損失真金白銀在打假。
如今,知識產權保護已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時刻都有假貨流出、流入國境線。從中國流出的假貨,呈現分散化趨勢,不少售假商家有自身銷售渠道甚至網絡平臺,但同時也有冒充國際品牌的假貨從國外混入國內市場。這里面,最大的痛點是受害者大都在境外,難以取證、難以鑒定,與國際刑警合作溝通成本高、難度大。
但是,這絲毫不會動搖阿里繼續尋求國際合作的決心。
總之,我們相信,假貨是階段性的產物,阿里將充分運用最先進的技術,繼續探索符合互聯網發展趨勢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推動全社會共同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
我們拭目以待吧!